首页
国家_2011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第 41题
微信授权登录
首页
>>
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
>>
国家_2011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
>> 第 41题
国家_2011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第 41题
品牌一词,“品”在前,“牌”在后。这说明要先有“品”,...
国家_2011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第 41题
(
1
分)
品牌一词,“品”在前,“牌”在后。这说明要先有“品”,才有“牌”。也就是说,要是没有好的产品做支撑,单靠打广告、搞赞助,即使能做出个名牌,也只是
。这方面的教训
。所谓的“品”,不仅指“产品”“品质”,还包括企业的“品行”,也就是说企业还要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。
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A.掩耳盗铃 比比皆是
B.昙花一现 不胜枚举
C.名实不符 振聋发聩
D.浮光掠影 屡见不鲜
答案解析
[答案]
[关闭]
B
本题所有考生正确率:100%
[解析]
第一空,A 项“掩耳盗铃 ”比喻自己欺骗自己,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;B 项“昙花一现 ”指 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;C 项“名实不符 ”意为名声和实际不相符,指空有虚名;D 项“浮光掠影 ”比喻观 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,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,一晃就过去了。根据第一空的语境,即可排除A. D 两项,用“昙花一现 ”可以说明缺乏好产品做支撑的名牌是不能长久存在的,这和后面的“教训 ”相呼应。第二空,A 项“ 比比皆是 ”意为到处都是,形容极其常见;B 项“不胜枚举 ”意为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,形容 数量很多;C 项“振聋发聩 ”指声音很大,使耳聋的人也能听得见,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,使他们 清醒过来;D 项“屡见不鲜 ”意为常常看见,并不新奇。第二空用“振聋发聩 ”显然不合适,排除 C 项。文段强调的是这方面的教训很多,而不是强调常见,因此用“不胜枚举 ”最贴合语境。 故正确答案为 B。
[知识点]
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_更多试卷>>>>
国家_200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
国家_200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
国家_200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卷
国家_200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卷
国家_200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卷
国家_200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卷
国家_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卷
国家_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卷
国家_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卷
国家_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卷
国家_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卷一
国家_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卷二
国家_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
国家_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
国家_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
国家_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
国家_2011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
国家_2012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
国家_2013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
国家_2014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
国家_2015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副省卷
国家_2015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地市卷
国家_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副省卷
国家_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地市卷
国家_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副省卷
国家_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副省卷
国家_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副省卷
国家_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地市卷
国家_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副省卷
国家_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地市卷
国家_2023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
国家_202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(行政执法)
国家_2025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副省卷
国家_2025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执法卷
更多历年真题分值统计>>>>
国家_2025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执法卷分值统计
国家_202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(行政执法)分值统计
搜索
© 2022 keke100.com 科科一百版权所有(
京ICP备2021034459号
)